過去我奶奶常在節日的時候煮一道江浙湯品,叫做白果腐竹豬肚湯。
簡單不過的名字之餘,卻有著繁複的料理過程,所以我從來也沒學會過...


(我這次加的豆漿是黑豆漿,所以顏色會比較黑;若加的是黃豆漿則會呈現乳白色)

自從老人家過世之後的這許多年間,年節的時候,父親只煮過兩次。據他說,花在這道菜的時間大約超過十幾個小時,要先買鮮豬肉和豬肚回家醃,之後再用金華火腿,白果,荸薺和腐皮長時間熬煮...煮完之後還要浸泡一夜,隔天加熱後,才能上桌。光是清洗和處理豬肚這個步驟就讓我覺得好麻煩,再加上馬拉松式的料理時間,讓我還是沒下定決心學習做法。但是,那令人難忘的好滋味,讓懶惰的我開始動歪腦筋在思考著如何料理出味道差不了太多,但步驟卻較為簡單的做法。

首先,我上網去google過這道菜的完整做法,結果卻發現這道菜原來是一道廣東煲湯的料理,且使用的食材和我家長輩用的不太一樣。我猜,我家的做法大概又是經過我爺爺和奶奶的南北大交流之後所變化出來的創意版本吧。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摸索,我終於模擬出一個味道相似度大約八成,但是方式簡化很多的做法。簡單來說,就是用鮮豆漿取代腐皮熬煮的時間,用黑豬燒肉片取代豬肚和豬肉塊醃漬和久煮的時間。讓整個料理流程簡化,時間也縮短到一小時以內搞定。

以下是我的替代做法:



1,買一瓶無糖豆漿,或使用自家的豆漿機變出一鍋豆漿來。
2,用金華火腿切成約1公分厚薄的程度,切個6-8片,加進無糖豆漿裡頭小火慢燉,同時放入白果(我沒加荸薺,因為我討厭一整鍋口感軟嫩的食物裡,突然跑出一顆脆脆的口感,所以我改放了栗子)時間大約45分鐘。(這時,也可加入稍微用鹽醃過的梅花肉塊進去煮,不過放生肉塊的話請小火慢燉個2-2.5小時,並不時添水,撈浮泡和浮油。雖然麻煩,但相信我,這是很值得的,等喝了就知道)。
3,待金華火腿的鮮和鹹味釋出後,將豆漿湯底上面的浮泡撈掉。湯底完成。
<我奶奶的版本是做到這裡結束,然後原鍋不動浸泡到隔日再加熱食用。把豬肚和肉塊從鍋中撈出切片吃,湯另外喝。>
4,最後,我加入火鍋肉片,大青江菜,粉絲等材料,等湯底滾過就可以上桌了。
<我的版本是懶人煮一鍋就想吃飯了,所以把想吃的蔬菜也丟進去煮來吃。>

父祖輩以慢工出細活方式所烹調出的結果,是絕對優於我的簡化版本很多,這點絕對是不容懷疑的。不論是湯底的鮮活層次,香味和口感都是完全不同的等級,也不像我加了一堆有的沒的菜,讓湯頭的濃純度打折扣。不過,如果不想花掉太多時間來料理,又希望儘可能的寵愛一下自己的味覺,那麼,簡易版本還是值得一試啦。(不過,看來我還是得找機會去向我爸學習繁複版本的做法,不然以後吃不到怎麼辦?)

arrow
arrow

    阿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