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笠用阡插的方式種活了第一株薏苡,也採收了種子之後,馬上就用新採收種子來繁殖看看。

DSC_1389_Fotor1.jpg

 

DSC_1440_Fotor2.jpg

由於是第一次試種,想測試一下發芽率,也很想知道去殼與不去殼的發芽速度會差多少,所以就分成兩組來實驗看看。兩邊各十顆種子,一邊剝殼,一邊維持原樣。

 

3.jpg

前兩天,將種子維持濕潤,時不時換個水,到了第三天,剝殼組的開始發芽了,

DSC_1504_Fotor4.jpg

 

到第五天,全數發芽。這時,不剝殼的10顆種子全部老樣子,完全沒有任何變化。

 

阿笠將出芽的種子直播到土中,測試一下直播的效果。結果,一周後只活了一株,其他全部在土裡被吃掉。這說明了老天爺設計了硬硬的外殼絕對是有道理的,專門對付那些貪吃的蟲蟲。

DSC_1576_Fotor5.jpg

這唯一的一株看起來很孤單,於是決定立即展開第二輪催芽。

 

 參加第二輪的選手分成三組:10天前就已經在泡水的有殼種子,新剝殼的10顆種子,還有市售的有機紅薏仁30顆。

 

第二輪展開的第三天,自家採收的種子又是一馬當先的開始陸續出芽了,市售的有機紅薏仁種子也是第三天開始爛到發臭,趕快丟掉。13天前開始泡水的帶殼種子依然不為所動。

 

第五天,自家剝殼種子全部移到苗盆裡種植,這次打算要負責任的好好照顧了。

DSC_1579_Fotor6.jpg

左前方的小苗還是被蛞蝓啃了一大口。

DSC_1581_Fotor7.jpg

帶殼種子總共泡了15天的水還是沒發芽。市售紅薏仁的部分,換了另一家出產的紅薏仁來泡水。結果,三天後依然開始發爛發臭。

 

心得:

1,少量種開心的朋友,還是剝殼比較容易發芽;想認真種來吃的,看來還是要等到正確的季節來慢慢催芽,一般是冬末催芽,春季播種。

2,原本覺得市售的紅薏仁應該跟自家剝殼的種子是一樣可以發芽的,只是差在種子的新鮮程度。不過,經多次測試的結果,兩種不同品牌包裝的薏苡都是無法正常發芽,三天左右發爛變臭,看來阿笠的異想天開真的只是想太多了,也或許必須得找到離生產日期更近更新鮮的種子來試試看。

 

DSC_1585_Fotor8.jpg

希望阿笠的薏苡苗能趕快都長這麼大,哈哈。

 

 


arrow
arrow

    阿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